保护红色印迹 传承红色基因

一个曾经硝烟弥漫的革命战场遗址,一间朴素无华的故居,都是一个个不灭的红色火种,一座座精神信仰的历史丰碑。瞻仰红色印迹,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这是广东工业大学环境设计系朱向红教授,多年来,她一直专注于调查研究广州近代的革命历史遗存,这些建筑的红色故事更让她感受到一种力量。

朱向红:这些红色遗迹一个是有历史意义,它们不管在世界历史上还是中国历史上都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片段,另外还有一些社会意义,社会意义就是一种精神,农民运动的这种星火燎原的精神,另外还有同舟共济的红船精神,这些都是红色文化历史保护的意义。

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这里原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普通房子,坐西向东,门临大街。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是距离约200米的春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住在这里。

朱向红:中共三大会址是一个西欧风格的洋房。里面的装修布局,包括菜单,每天都按照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去进餐。这个是当时他们在三大会址,春园这个地方。

与春园不同的是,中共三大会址很长一段时间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当时,中共三大是秘密召开,记录寥寥无几。抗日战争时期,会址被侵华日军炸毁,中共三大会址的位置一度是个迷。后来,在中共三大代表徐梅坤的帮助下,通过逵园屋顶上的装饰“1922”,确定了中共三大遗址的大概位置。为了确保会址位置的准确,广州有关部门又找到了一份1923年8月绘制的会场附近平面测量图,该图所载的房屋和周围环境与徐梅坤的回忆情况基本相符,为确定该地是中共三大会址遗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朱向红:它被发现的时候上面(地面)已经没有楼了,就是平地上。它的发掘就是靠旁边的一个逵园,另外还有一个春园,然后在这个中间去挖掘地基,发现这个三大会址,就当年这个会场,是一个很小的别墅。现在用玻璃地砖呈现了当时地基的一个情况。

繁华的中山四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密密麻麻的高楼中,有一座三门六柱冲天式的石牌坊,雕有云龙饰纹,门翼为红砂岩石砌的高墙。这里是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1926年5月到9月期间,毛泽东同志在此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任所长。学员们学习期满后回到全国各地,从事农运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后来成为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不仅是广州着名的红色革命遗迹,它也是一座非常具备岭南特色的建筑。

朱向红:广州艺术价值非常高的(古建筑)一个是农讲所,它利用了当年的番禺学宫去做这个农讲所。这个当年是什么呢,就是广州一个科举考试的一个考点。当年的琉璃砖,还有一些瓦当和滴水都保持着原来的原始风貌。在地方特色,岭南风格上和广府意蕴上表达得非常好。一个(特色)是用了大量的瓷雕,在后来广州烈士陵园也用了这种瓷雕。在门口,一对红棉树的瓷雕。但是农讲所整个陶瓷的琉璃,整个正脊上烧了整条的正脊,全都在变颜色。而且套的是我们中国的唐三彩,它的颜色五颜六色,什么颜色都有。现在有一些已经剥落了,但是还是能想象出原来非常灿烂的画面。

历史上番禺学宫曾两次被大火烧毁,学宫的许多殿堂已不复存在,但是在仅存的建筑中,依旧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岭南特色。

朱向红:我们广州比较有特色的卷草,卷草的这个花芽,有的时候是珊瑚,有时候是博古的,有的时候还有凤纹,还有龙纹的。这个在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汇的时候,它有时候是借鉴了西方的花体文字,卷出来。中国的卷草它没有S形的曲线,在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的卷草里头出现S形、C形的,还有更复杂的波浪形的,这些在卷草里头就是广州比较有特色的。基本上,那些残落的部分很难让工匠去恢复,必须得有一些艺术家去根据相似的去把它补充出来,应该是艺术家去做这些事。

从番禺学宫到成为革命的熔炉,这座建筑饱经沧桑600多年。红色历史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承载着革命的历史记忆,印刻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但是,文物修复的难度,不言而喻。

朱向红:一个是工匠,我们现在有好多做法失传了,比如说一些灰雕。在农讲所,当年番禺学宫的这个灰雕失传了。我们现在的工匠一个是资金不够,请不了艺术家去修复这些,还有一个文献资料,很多东西没有照片,没有图纸,然后就空白,这个地方谁也不敢去给它重新设计。所以一旦毁坏就不能再生了。

6月25日,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全体党员在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曾经是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广东、广西的革命斗争的所在地,1925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纪委”——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

4月30日,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对外开放。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不少机关单位、企业团体和市民来到这里参观。杨匏安对真理正义矢志追求、对革命事业忘我牺牲、直面困厄而奋斗不屈的精神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18年,杨匏安举家迁至广州,开始在私立时敏中学任教,兼任《广东中华新报》的记者。从1919年5月到1919年12月底,杨家祠的小阁楼上,杨匏安编译并在《广东中华新报》上连载《马克思主义》一文。杨匏安是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先驱者之一,被后人称为“华南明灯”。1921年夏,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家祠成为早期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非常重要的据点。

杨匏安故居原为一座二进的坐北朝南建筑,面宽约13米,上挂有“泗儒书室”横匾,前座与后座中间的天井两旁均有厢房,厢房上有阁楼,但现仅存前座。

朱向红:大量的我们在国际和国内都在使用一些数字化的方式(来模拟建筑原来的样貌)。数字化的照片然后还有一些把它在现场给一些CD的或者3D的模型去建出来。我们在课下带了好多同学去一些遗址参观,比如说农讲所。一些当年卷草舒花的做法,已经做了一些CD和Photoshop处理的复原的意向图。在这方面数字化保护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将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这是革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核心要义和时代使命。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只有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才能让红色文化绽放灿烂光彩。

朱向红:我们现在在借鉴国外的一些,欧美的一些做法。它们把二战做成了一些网络游戏,里面这些坦克、大炮、飞机全是非常真实的,原状的一比一的去建这些模型,然后让人们游戏的同时去了解一些军事、历史和人文,当时的一些情况。另外还有一个国内外都比较流行的密室逃脱,现在在国内也是做得挺火的。这个密室逃脱我们利用了当年地下人防的地道,我们广州也有大量的人防地道,做一些陷阱,还有一些观察口,还有一些设计口,体会一下实际的情况。

(撰稿:李曙 摄像:罗浩天 李曙 剪辑:李曙)

猜您喜欢
  • 舞曲信息
  • 舞曲名称保护红色印迹 传承红色基因
  • 舞曲标签
  • 舞曲时长
  • 舞曲大小
  • 舞曲音质
  • 网友点赞3 次
  • 播放次数1698 次
  • 收藏次数5 次
  • 下载次数336 次
  • 下载金币0 个
  • 发布时间2020-28-10
  • 如页面长时间没有响应,请点击此处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