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厦门多个公共场所发现 忽视“一米线”安全距离现象并不鲜见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白斌斌 实习生 张嘉慧 林善佳)飞沫传播是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途径,其影响范围在1米左右,因此,随处可见的“一米线”成为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厦门不少公共场所,不少需要排队的地方,地板上都明显标示着“一米线”。

昨日,晨报记者兵分多路,到多个公共场所进行探访。记者发现,年轻群体对“一米线”较为认同,能更好地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但对“一米线”视若无物的人也不在少数。

年轻人大多严守“一米线”

昨天傍晚,在位于瑞景商业广场的肯德基,不少市民根据“一米线”排着队。海西晨报记者 陈理杰 摄

在位于湖滨西路的麦当劳店内,记者看到,一些中学生严格按照“一米线”有序排队点单。

“一开始我是紧跟着前面的人站着的,后来发现了地上的‘一米线’,赶紧退后了。”中学生小许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在公共场所基本都能看到“一米线”的提醒,遵守已经成了大家的自觉行为。

在高崎机场T3航站楼的自助值机处,一位志愿者表示,大部分旅客都能自觉配合,有时个别外地旅客和年纪较大的旅客会忽视一米的安全距离。遇到这样的情况,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会进行引导,并主动帮忙取票,避免扎堆。

在地铁一号线殿前站,站务人员告诉记者,高峰期进站人数较多,遇到此类情况,他们就主动劝导,让大家以一米为间隔排队进站。“大部分人都会听从指挥,有序排队”。站务人员说。

“不管队伍前面是否有人,严格按照‘一米线’排队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健康负责的一种态度。”在轮渡附近排队等候上公交车的市民李先生说。

不遵守的情况时有发生

昨日上午,在厦门眼科中心挂号处,排队的市民之间并未保持一米距离。(海西晨报记者 白斌斌 实习生 林善佳 摄)

昨日上午,在市第三医院核酸检测点前,有多位市民正在排队等待检测。地上明显的“一米线”标示,几位市民却视若无物,他们相互之间只有几十厘米的距离。

“都戴了口罩,就不用管‘一米线’了。”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不遵守“一米线”时,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同样的情况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挂号处也存在着。记者注意到,现场4个窗口都有市民在排队,有些市民跟着前方的人往前走,忽视了“一米线”的存在。

在思明区的华福门诊部记者看到,8位就诊市民均按照“一米线”排着队。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时候一些心急的患者不听劝,会一直往前挤。”

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排队时,他就曾目睹有人不按“一米线”排队,还拼命往前靠的情况。他试图上前劝阻,但是对方并不理睬。

在高崎机场T3航站楼的防爆安检处,记者注意到,旅客都严格按照“一米线”进行排队。但值机柜台的情况则没有这么理想,出现了几人同时挤在值机处办理手续的情况。

脚下的“一米线”还在,排队需要保持距离的安全意识却松懈下来,这种现象仍时有发生。“在地铁、火车站候车室等场所,要严格履行‘一米线’并不容易,有时候人太多了,大家都着急,就忘记了。”经常乘坐地铁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

【分析】

无视“一米线”基于何种心理

在T3航站楼防爆安检处,旅客们自觉遵守“一米线”规定。(海西晨报记者 白斌斌 摄)

对于公共场所常有人不遵守“一米线”,厦门美丽心灵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戴仕梅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折射出的是国人对秩序与规则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模式。

戴仕梅分析,一些国人争先恐后的心理根深蒂固。比如高速公路上遇到塞车,只要有一条缝,他就要钻进去,本来别人还可以走,他一钻,大家都走不了了。如果不钻进来,看着别人先走,他心里就难受,这并没有涉及现实利益,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反应。

恐惧,对于人的“存在”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情绪。戴仕梅认为,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就会让人如惊弓之鸟,滋生非理性思想和行为,缺乏安全感的人,第一反应都是“挤”和“抢”。

此外,从众心理在群体高度一致性的基础上使个人获得了匿名感,因此个人做事会无所顾忌。戴仕梅分析,中老年人群体中存在更多不能很好遵守“一米线”排队的现象,而年轻人群体相对做得更到位,也是从众心理使然。(海西晨报记者 白斌斌)

【他山之石】

北京:2020年6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经营单位设置“一米线”职责的同时,赋予经营单位对不遵守者劝阻、制止的权利;不听劝阻或者制止无效的,可以拒绝提供服务或者将其劝离。

南京:2020年8月20日起实施的《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要求,公民应当在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保持社交距离。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说,在相关容易引发人群聚集的场所划出“一米线”等安全间隔线理应成为疫情防控的标配线,间隔排队、间隔参与等操作不仅应成为一种卫生习惯,还应成为一种文明习惯、一种行为规范。

广州: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公民应当尊重社会公德,遵循公共场所文明礼仪,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设置的“一米线”文明引导标识。

杭州:鉴于一年级娃娃对于“一米”缺乏概念,杭州一小学就想出好主意:让孩子们仿照宋代“官帽”样式,制作出有着长长帽翅的“一米帽”,并要求帽翅不能相互触碰。这不仅有效提醒了孩子们保持距离,也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可谓一石二鸟、寓教于乐。(海西晨报记者 白斌斌 整理)

【记者手记】

“一米线”既是防疫线更是文明线

以往的“一米线”多出现在涉及公民隐私的公共服务窗口,保持距离以保护公民隐私。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一米线”被新增了“防疫”功能。可以说,“一米线”既是疫情防控线,更是社会文明线。

在公共场所,每个人的一小步,累积起来就是防控疫情的一大步,不但保护自己免受病毒侵害,更能更好地保护他人,守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设置好地上的“一米线”、广播循环提示及志愿者劝导这样的“物理隔断”手段外,更重要的是让“一米线”入心,让敬畏、遵守“一米线”形成全民共识,更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保持疫情防控不松懈。(海西晨报记者 白斌斌)

展开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 舞曲信息
  • 舞曲名称走访厦门多个公共场所发现 忽视“一米线”安全距离现象并不鲜见
  • 舞曲标签
  • 舞曲时长
  • 舞曲大小
  • 舞曲音质
  • 网友点赞3 次
  • 播放次数1698 次
  • 收藏次数5 次
  • 下载次数336 次
  • 下载金币0 个
  • 发布时间2020-28-10
  • 如页面长时间没有响应,请点击此处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