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肖汉平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贸规则也将迎来新一轮大变革。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应对全球经贸规则高标准化挑战的战略之需,也是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树立科学的国家经济安全观,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理应成为探索建立可靠的开放安全网的先行军。
一、在高水平开放基础上全方位应对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变革
近些年来,经济逆全球化“回头浪”凶猛,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美国、欧盟和日本频频签订新一代双边区域性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以重塑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在新一轮全球经贸规则的重塑过程中,制订高标准国际自贸协定规则已成为WTO改革和各类双边、区域投资和贸易协定谈判的核心议题。这些协定包括《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美墨加协定》(USMCA)、《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等。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更加强调了高标准,更多体现了西方发达国家意志和利益诉求,反映出其抢占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意图。新一代自贸协定规则的变化无疑将给我国带来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挑战,需要我们加以谨慎应对,以化危为机,趋利避害。
国际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规则的竞争,规则的支配权意味着发展的主动权。面对全球区域贸易规则重构加速推进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形成的深刻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应对。首先,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自由贸易规则制订,化被动为主动。其次,要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打造强有力的国内国际战略支撑点,在共商、共建和共享的理念基础上构建国际区域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新范式,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再次,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各自优势,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生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对硬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和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引入国际高端科技人才,建立国际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新机制;建立区域性、城市群科技创新共同体,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锻造“杀手锏”技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障碍,补强产业链短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最后,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打通国内经济循环堵点,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化经济增长内需驱动力,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规避高水平对外开放安全风险还需筑好开放的安全屏障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国内经济安全,也包括国际经济安全。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安全不仅包括传统的能源安全、战略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和产业安全、贸易和投资安全等,而且包括新兴的产业链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国家的经济安全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关涉着一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及影响力。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例如,日本通过参加各类国际经贸、金融组织或者签订各类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放和贸易互惠条约的形式仲裁纠纷和规范国家间的经济行为,以此消减国际商业与金融活动风险,同时,也通过立法、行政规定的形式,应对外部经济中的不安全因素。俄罗斯通过官方正式公布了国家经济安全量化指标,对国家经济安全进行了科学界定。我国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上“大而不全”、产业上“全而不精”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未来将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经济安全风险隐患,因此,需要在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国家经济安全理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完善国家经济安全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网。
面对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风险,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如何有效应对高标准的全球经贸治理规则之变局带来的安全挑战,织牢织密国家经济安全网是当前和今后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为此,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国家经济安全理念,需要协调好、平衡好和把握好发展、开放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三者不可偏废。其次,需要确定好经济安全工作的关键和核心领域,避免经济安全概念泛化。其三,建立战略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识别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风险领域,找准关键的安全风险点,最后,针对关键安全领域和安全风险点,要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分工,设计相应制度安排,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方案,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确保经济稳定有序发展。
三、高水平全方位开放的长江经济带应成为探索建立开放安全网的先行军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我国诸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地,更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重要交汇地带。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长江经济带不仅需要承担面向太平洋和发达国家的传统沿海对外开放格局,还需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对东南亚、南亚次大陆、中亚地区和非洲大陆开放,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要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不仅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全方位对外开放,而且要平衡好开放和安全之间的关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从而实现开放和安全之间的良性互动。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的依托。国家在经济安全领域的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在其他领域进行战略选择的空间和手段及目标的实现。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一方面需要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在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起引领作用。与传统对外开放更多侧重发达国家不同,全方位对外开放将同时推动沿海、内地和沿边对外开放,同时推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放,使我国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向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和推动者转变,以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向更均衡的方向迈进。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下,中国将不仅面临“引进来”的产业、金融和数据安全风险,而且还面临“走出去”的贸易、投资和地缘政治安全风险。为此,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探索织密织牢安全网,筑好对外开放的安全屏障。在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过程中,长江经济带应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功能,积极探索在高水平开放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制度体系,为建立有效可靠的国家经济安全网的建设积极探索,积累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