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邓丽萍)冬训肯吃苦,开春猛如虎。冬训,是运动员一年中最重要的训练时期,在这期间,他们要通过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完成身体调整,为即将到来的新赛季储备能量。今天起,“厦门体育”推出冬训系列报道,第一篇将带领大家走进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去看看运动员的训练日常。
散打队员在训练。海西晨报记者 唐光峰摄
2月1日,天朗气清。同安环东海域滨海浪漫线上,市民游客们正在悠闲漫步。而在一条马路之隔的厦门市运动训练中心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数十名运动员正在进行紧张而有序的训练,阳光打在他们脸上折射出坚毅的神情,青春的身影一次次跃动,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
备战省运会体能是关键
走进训练大楼,更多的运动员在训练,“嘿嘿哈哈”的训练声从不同训练场内飘出,让人不自觉加快脚步。据了解,自去年11月到现在,市体校的冬训已经开展了3个多月,虽然经历长时间艰苦训练,且马上要迎来春节假期,但从教练员到运动员脸上都看不到丝毫松懈的神情。
“备战2022年省运会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现在是储备力量、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谁能抓住这个时期,谁就更有可能出成绩。”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吴璋介绍,冬训前,在市体育局指导下,学校召开了“过堂会”,各个运动队进行全面总结与分析对手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为今年冬训定下了“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为备战省运会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被提到了新高度。此次冬训,各大训练队也把提高体能作为一项重大任务。
“柔道是没有器械的近身搏斗项目,对体能要求很高。可以说,没有良好的体能打基础,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柔道教练员刘启文介绍,此次冬训,教练组定下的目标是大幅度提高肌肉耐力,为此制订了高强度训练计划:“早上跑操,上下午有氧和无氧训练交替进行。”
停学不停训体能不掉档
击剑队员在训练。海西晨报记者 唐光峰摄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造成运动员无赛可比,也给训练带来很大影响。因疫情防控需要,去年市体校根据要求推迟至5月开学,但是停学不能停训,各运动队纷纷采取线上布置训练任务的形式,通过打卡在线监督队员完成每日任务。疫情形势缓和后,各训练队也开始组织队员小规模在线下开展跑步,维持队员体能不掉档。
开学后,在无法外出比赛和交流的日子里,教练团队通过不断的战术模拟和对抗训练来提高队伍实战水平。“没有比赛,没有交流,为了超越对手,只能拿出比他们更大的毅力,日复一日刻苦训练。”市体校散打队教练王文忠说道,作为曾经的世界散打冠军,他比绝大多数人都明白,想要出成绩,唯有咬牙坚持。
顺应新技术健康不掉队
柔道队员在训练。海西晨报记者 唐光峰摄
近年来,跆拳道比赛采用电子护具成为大趋势,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市体校跆拳道队除了基础体能训练,跆拳道运动员还要调整技战术,提高韧带和胯部的运用能力,学习捕捉战机,锻炼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
在训练场里,数十名运动员安静地坐在地上休息,为了保持和恢复体能,没人闲谈聊天,每个人头都微微低着,汗水顺流而下,顾不上擦拭……这一幕让人见识到运动员训练的艰辛。
由于竞技体育训练和青少年心理不稳定等特点,个别运动员难免会出现练与不练的心理分歧。面对这种情况,教练们介绍,学校和家长将同心协力,以开导、鼓励为主,通过观看前辈励志影片,谈心交流,激发斗志,重燃热爱。13岁的陈欣郢练习柔道3年多,从曾经腼腆的小姑娘,成长为意志坚定的合格运动员,她说一路走来皆是因为热爱。
除了备战省运会,这些青少年运动队还有一个任务是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人才。将来无论这些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能走多远,敢打敢拼、永不言弃的精神将是他们从这里获得的最宝贵精神财富之一。
汗水浸透心脾,苦练方能卓越。期待运动员在赛场创造好成绩,为厦门争光,为人生添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