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心中的大宋变成镜头中的《大宋》?

本文欲通过《大宋宫词》导演李少红,联合导演曾念平的解读,窥见现代创作者勾勒“宋代印象”的影像、戏剧化追求。

曾念平用打光使女性人物的皮肤、衣服质感都变得柔软、细腻。

画面虚实结合,提高了画面的空气感和梦幻感。

曾念平大量应用烟雾。

《韩熙载夜宴图》被形象地予以再现。

小标题:烟雾、柔光、运动镜头、逐帧调色……《大宋宫词》导演李少红、联合导演曾念平在细节中“找感觉”

“忆得当年全盛时,人情物态自熙熙。家家帘幕人归晚,处处楼台月上迟。”这首宋词《鹧鸪天》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宋人对当时社会繁荣的美好印象。4月19日,随着刘涛[微博]饰演的刘娥在太庙前缓缓倒地,《大宋宫词》正式收官。该局以现代人的戏剧视角,同样展现了北宋时期一派安居乐业之印象。

“宋代印象”,在近些年诸多宋代影视作品的热播下,不再是一个历史概念上的空泛名词。它被具象为“淡雅的色调”、“秀美的服饰线条”、“圆和的建筑”、“诗意的生活”……而当宋代印象与现代的艺术融会贯通,影视作品的影像成为当代年轻人了解历史文化的来源之一。本文欲通过《大宋宫词》导演李少红,联合导演曾念平的解读,窥见现代创作者勾勒“宋代印象”的影像、戏剧化追求。接下来,还将有一批宋代题材的剧集,荧屏展现大宋之美的时代即将开启。

影像

用烟雾和打光拍出宋代的意象美

从《大明宫词》的宏大强烈,投身至《大宋宫词》的婉转缱绻之中,曾念平对影像美学的要求,需要进行颠覆性的调适。

在他的认知中,宋代美学似乎更“高级”,主要体现于“细腻”。唐代的色彩偏浓烈、艳丽,宋代淡雅清新,对比度没有那么强烈;而线条上,相较唐代“以胖为美”,宋代更强调纤细——无论是宋人收身的服饰、宋代女子对苗条身材的追求,甚至于一桌、一椅,整体线条都偏纤柔。

但,这些仅限于对宋画的艺术分析,“当你要具体用画面去体现,不太可能很直观。”在曾念平看来,由绘画的角度讲,西洋画的构图大多是焦点透视,约等于人眼看到的东西,由其再产生联想,与电影镜头的呈现异曲同工。而中国画大多是散点透视,无法直接照画复原,反而更讲究意境和心思。如果说西洋画是眼里看到的世界,中国画便是心里看到的世界。“因此把感觉抓住,这是最重要的。宋代美学,一定要在每一处都抓住它的意境——细腻、纤细、高级。”

比如光线。曾念平自有一套叫做“柔和大反差”打光方法,第一次运用是在《大明宫词》拍摄期间。为了老年武则天(归亚蕾饰演)在环境中的人物形象,剧组在场景中采用远景进行拍摄,但近处实际上用柔光片把演员的脸打得非常柔和。演员的面部有暗的地方,也有明亮的地方,画面色彩过渡柔缓,但又不失反差,整个人就像“鼓”了起来。这极大考验摄影的控制能力,“挺费时间的,而且还要考虑与背景的关系、角度,虚实关系,色彩关系等。”

同样,为了在《大宋宫词》中打造出这种“瓷感”光效,曾念平在此基础上以和缓过渡的打光让所有女性人物的皮肤都显得十分柔和,衣服的质感也由此变得光滑、柔软、细腻。

此外,“留白”也是宋代美学保留于宋画中的另一妙处。纵观大多宋代绘画,其立体感和空间,都通过“留白”实现了更为朦胧、梦幻的意向表达。而曾念平在拍摄时,便将此表达转化为影像语言,流入选择景物、主体和被摄体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打光明、暗的区别,形成交错的参差感。其次,曾念平大量应用了烟雾,打在背景当中。观众隐隐约约能看到烟雾背后的景象,但又并不清晰,整体会形成立体且纵深的空间感。“这个需要拍摄时很仔细。如果全亮着、平着拍,或者(拍)黑了,那就没有宋代美的感觉了。”

调色

色彩淡雅,以青、绿为主

色调,也是宋代美学在影视剧中独树一帜的特色。相较唐代的妩媚,清朝的华丽,清冷、淡雅、婉约,是观众对宋代戏剧影像的主要印象。在曾念平看来,宋代是相对而言文明程度更高的朝代,不像唐代般热烈张扬,社会整体都趋于平和、深入与融合。大黑、大红等强烈的颜色比较少见,反之青、绿颇多;红色也仅是类似于胭脂的洋红色,“雅而不糙。”这是曾念平在《大宋宫词》中的追求。

为了把握清冷的整体色调,《大宋宫词》曾经耗费半年时间在后期调色上。例如剧中最重要的戏份之一“澶渊之盟”,这场“战役”在剧中持续了三分钟左右,但多达150个镜头,全景、中景、近景、马蹄特写等。由于拍摄天气、时长等不可抗力因素,有的镜头是晴天,有的镜头是阴天,整体画面未能呈现出阴沉有云的意象。为此,曾念平只能一帧一帧地调节、抠像;人脸和天之间的色彩比例要达到合适,不能黑乎乎的看不见,还要体现宋代美学中隐约的朦胧感,“三分钟很快,观众不注意也就过去了,但气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运镜

用运动的镜头拍出虚实

如果说影视剧与宋画呈现最大的不同,在于画面的运动感,即影视作品可以对某一内容实现构图的变化、场景的变化、光线的变化、景别的变换、从特写到全景。这些都令影视影像更加丰富生动。

镜头运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机器的运动,包括升降机、轨道、斯坦尼康、无人机的使用,通过这些机器让画面“动”起来。另一类则是机器内部的运动,即格数的变化。曾念平介绍,电影一般是每秒24格,电视剧是25帧。格数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即虽然看起来是25帧的画面,但实际上连续起来,人眼看到的是“运动的整体”。

以《大宋宫词》的镜头运用举例。“元份杀子”这一场戏,赵元份以为赵恒嫉妒自己人丁兴旺,意图篡位,为了避嫌就杀掉了自己的孩子以证清白。曾念平在这场戏中应用了“降格拍摄”,即以低于24格每秒的频率进行拍摄。此时景物在画面上显示出“快动作”,运动速度将成倍增加,大多数画面会“虚”一下。这一瞬间的“快而虚”,凸显了元份在杀子的动作中处于一种特别不理性的疯狂状态。在曾念平看来,这也是对宋画的一种诠释。“宋画表现的是心中所想,那种意味并不注重非常的写实,像西洋画那样。所以他‘抡’武器的那一下是虚,从整个影像上便提升了对他心情的这种解释。”

《大宋宫词》是第一部将古代画作《韩熙载夜宴图》实现现代影像化的作品。该画作原本叙事般地记载了五代十国期间朝廷官员韩熙载的夜夜笙歌的场景,南唐末代君主李煜即位时猜忌心很重,鸩杀了很多像韩熙载一样自北方来的大臣。韩熙载为逃避李煜的猜疑,故意纵情声色。李煜为求证其是否对朝政无心,便派画家潜入他家,将其日常生活描绘出来。

《大宋宫词》将这段故事嫁接于宋代,同样被宋太宗怀疑“谋政”的赵廷美身上。剧中,《韩熙载夜宴图》的五个场景中均有赵廷美的身影,但曾念平又试图将其设计为看似“一镜到底”的画面,于是便采用了运动+镜头合成的电影拍摄方式,即画面中有宫女端着盘子、歌舞伎在演奏跳舞、赵廷美宴请宾客等多个场景,他通过镜头的运动,让每个场景无缝衔接,看似就是一个场景。

“这里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光线,不能这个镜头和下个镜头光不一样。主光、副光,光的面积、强度、色彩等等,这一系列必须在衔接的时候保持相对的理智,才能够没有那种跳跃感,而是平滑的过去。还有焦点也不能一虚一实,速度不能一快一慢,这些都会导致场景接不上。”

曾念平认为,这些场景衔接的使用,实际上也体现了大宋美学的理念,“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找大宋的感觉。感觉有了,才能够在你的造型手段、摄影手段上有所运用。”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责编:vhaha)

猜您喜欢
  • 舞曲信息
  • 舞曲名称如何把心中的大宋变成镜头中的《大宋》?
  • 舞曲标签
  • 舞曲时长
  • 舞曲大小
  • 舞曲音质
  • 网友点赞3 次
  • 播放次数1698 次
  • 收藏次数5 次
  • 下载次数336 次
  • 下载金币0 个
  • 发布时间2020-28-10
  • 如页面长时间没有响应,请点击此处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