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832122021-02-07 07:04:11.0王彪 李凤祥全省各地市密集召开两会发布2021年发展目标 以城市联动促“双循环”成共识4298291广东精选
/enpproperty-->
最近一周,广东各地密集召开两会。截止到2月6日,除深圳、惠州、江门已召开市委全会但尚未召开两会外,全省有18个地级以上市召开两会,并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和2021年工作目标。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市都在紧紧围绕国家、省的战略部署,结合地方特点,创新性转化为具体发展方案;“链”和“集群”的价值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数字化”成为各地市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政府服务等方面比拼的新赛道;城市联动向着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资源流动等体制机制“软看齐”不断深入。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表示,各地市两会呈现一个共同特点:“大家都在积极思考谋划借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把自身融入到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趋势,寻求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
看发展目标??
争相在双循环中“卡位”“布点”
全面对标国家战略和全省部署,成为各地部署今年工作任务的一大特征。
比如,广东要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在此背景下,广州要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深圳提出,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佛山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比照来看,各市发展目标也各具特色。广州提出,“十四五”时期,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功能大幅增强。
“示范”“引领”则是深圳发展的题眼。从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到综合改革试点,从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到“努力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子”……深圳正在率先探索。
珠海则将2021年视为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奠基之年,将承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方案实施,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基地。
相比之下,佛山、东莞、惠州等城市更聚焦产业和创新发展:佛山要做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东莞聚焦“创新+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
汕头、湛江强调与广深协作。汕头提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承接珠三角核心区外溢现代产业功能为重点;湛江则要主动对接服务“双区”建设,全面加强与海南相向而行,打造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应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积极进行战略布局,“湛江应积极推动粤桂合作、粤琼对接,汕头应积极推动海西经济区对接大湾区”。
清远、河源等城市则特别注重与珠三角城市的对接,发挥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其中,清远提出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区域节点、打造融湾崛起排头兵;韶关提出,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云浮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
看产业方向??
“链”与“集群”,插上数字化翅膀
创新驱动,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在广深“双核”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枢纽之城、创新之城、智慧之城、品质之城——广州将创新摆在靠前位置,提出以“一区三城”为主阵地打造科技创新轴,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
深圳则在不久前的市委全会提出,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关键支撑作用,高水平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家战略性平台。
曲建认为,深圳最大的特点是让科技进步型投入、制度创新型投入以及教育推动型投入成为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动力。
无论是产业、创新还是扩大内需,“链”“集群”“循环”的思维,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识。
深圳要持续发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功能和效应;惠州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产业,坚持走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子;江门提出,聚焦消费升级有效投资,挖掘消费潜力点,抓牢投资关键点;肇庆提出,以产业集群化牵引制造业提质升级;揭阳提出,全面推行农业产业链“链长制”……
“这些城市都在充分利用资深优势,强化在产业创新和产业链条中的有利位置,从而为整个广东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奠定很好的基础。”曲建表示。
高水平的产业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佛山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作为2021年的首要工作,加快建设充电桩、加氢站、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中山提出推进中山科学城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山科技创新园等,阳江谋划建设不锈钢物流交易集散基地,推动大湾区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转移落户阳江。
数字经济成为各地今年经济发展的热词。广州提出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河源在积极谋划市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佛山将加快广东福能大数据产业园、腾龙湾区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潮州提出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科学布局数字产业。
还有不少城市积极推动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汕头提出推动纺织服装、化工塑料等领域机械装备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清远则提出以深加工和数字化为抓手,加快建设农业大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大流通平台。
看城市联动??
从“硬连接”到“软看齐”
窥一斑而知全豹,居一隅而谋全局。“联动”“同城”“协同”成为多个地市发展相向而行的方向。
广州提出,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加快建设广州都市圈,引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佛山提出,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加快构建“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协同发展格局,共建共享广佛优质生活圈;汕头提出,积极推动汕潮揭都市圈协同发展,促进三市产业一体化衔接、社会同城化发展、人才跨区域流动,与广州、深圳都市圈联动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董志强表示,强化城市协同发展,首先要改善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的互联互通,尤其是让粤东西北更为便捷地融入全球市场;其次,要加强功能区规划和布局,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互补发展的格局。
记者发现,一方面,多个城市加快基础设施的立体化“硬连接”。佛山提出加快广佛环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等项目建设,力争广佛新干线高快速路复合通道、广佛同心桥等项目开工;梅州计划基本建成粤闽赣边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汕尾加快融入深圳“半小时经济圈”和广州、汕潮揭“一小时经济圈”。
另一方面,更多地市将目光放在了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资源流动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全方位“软看齐”。
以清远为例,明确提出加快打造融湾崛起排头兵,创新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推动全面融湾崛起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汕头则提出更为立体的区域合作框架,落实深汕工作衔接机制和发展联动机制,加快深圳汕头协同创新科技园、协同创新交流中心等项目建设。
曲建认为,广东全省21个地市都已经联动起来,城市之间正在搭建起产业互动、机制协同的生态体系,对于广东全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关键作用。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产业跨区域布局共建,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林江表示,广东建设五大都市圈有利于发挥核心城市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外溢性,推动协调发展;有利于打破城市发展壁垒,有效对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助力广东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策划:黄应来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李凤祥 实习生 张颖 隋明润 李媛